3月份看板人物—王緁妶副教授

金融科技與永續金融

近年來,地球氣候變遷危機引發的自然災害嚴重性不斷增加,相關的氣候議題也在國際間引起極大的關注。氣候變遷所帶來的「綠天鵝(Green Swan)」事件對金融穩定、物價穩定、及經濟成長產生一定程度的風險,而政府和企業在推動綠色轉型的過程中,亦可能導致能源、礦產和金屬價格上升,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。此外,氣候風險還可能對金融體系的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,對貨幣政策執行和傳遞管道產生衝擊,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。

   因此,為了減少負面衝擊,各產業勢必要採取更具體的節能減碳轉型來因應,例如改善製程、提升能源效率、及增加再生能源使用比率等。根據聯合國環境署 (UNEP) 定義,只要是以「友善環境」為目標,而創建的金融商品或服務(包括存貸、債務機制、保險和投資),都可稱為綠色金融。而為了避免企業假永續之名進行「漂綠」之實,國際間包括歐盟、英國、新加坡、及馬來西亞等國家皆研議制定綠色或永續經濟活動的標準。

 

    我國金管會自2017年開始推動「綠色金融」,從2017年的1.0版本演進至2020年的2.0版本,並在2022年進一步推出3.0版本,即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.0。該方案的願景是整合金融資源以支持淨零轉型。綠色金融被視為台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,我國金管會提出「淨零排放路徑」的四個面向持續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.0,裡面即包含運用資金與投融資決策力,引導企業邁向永續發展,亦即運用金融量能以引導企業淨零轉型,以期進一步建構完善的永續金融生態圈。

 

    然而,目前金融機構對於綠色授信承做僅限於上市櫃等大型企業融資,中小企業工商團體、社團、及社群等並非其綠色授信的對象,加上坊間並無綠色金融身份認證第三方公正且具公信力的評鑑機構。因此,將金融科技導入永續金融之研究,探討企業綠色身分認證、銀行貸款合約、及企業實施節能減碳行為,進而結合專業核心技術,透過網路、輿情等蒐集資料,透過金融科技賦能並結合國際指標、企業揭露資訊進行同業比較與加權計算,來評比該企業是否積極投入永續議題,進而賦予企業綠色身分認證,將可做為金融機構存貸往來之參考。

 

參考文獻:

鍾建屏、王緁妶(2024),「金融科技應用於永續金融:企業綠色身分認證與金融機構的綠色授信」,正在進行中之文稿。


.王緁妶

.賀!王緁妶老師升等副教授